[ mì ]
读音:mì
拼音:mi
简繁:密
五笔:PNTM
五行:水
部外:暂无
五笔:PNTM
笔画:11画
吉凶:吉
仓颉:JPHU
结构:上下
郑码:WDML
四角:30772
区位:3560
统一码:5BC6
异体字:䀄,宓,宻,?,?,?,?,蔤,?,?,?
英汉互译:dense,thick,close,intimate
笔顺: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点、斜钩、点、撇、点、竖、竖折/竖弯、竖
笔顺演示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670 | 2018年 | 无 | 2014年 | 无 |
2013年 | 无 | 2007年 | 无 | 2006年 | 无 |
1995年 | 无 | 1987年 | 无 | 1982年 | 无 |
明朝 | 无 | 元朝 | 无 | 宋朝 | 无 |
北宋 | 无 |
内容来源于:www.yhzw.cn
密姓主要源自:姞姓、姬姓。
密姓起源一
源于姞姓,出自商王朝时期的密须国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商朝时期,有密须国(今甘肃灵台),传说为黄帝之子姞的后裔在商武丁时期被赐封的诸侯国,后与崇国勾结与西伯侯作对,被西伯侯(周文王)姬昌所灭。
在亡国后的密须国君后裔子孙中,有以国名“密须”为姓氏者,称密须氏,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密氏、须氏,世代相传至今,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。
密姓起源二
源于姬姓,出自周朝时期密国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据史籍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记载:“密,密康公之后。”在文献《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》中注释:“康公,周共王时人,封于密(今甘肃灵台),建密国,因称密康公。共王灭密,其后以国为氏,此则系出姬姓。”密国,是西周王朝初期的姬姓小国;周共工,就是周恭王姬扈。密国原在今甘肃灵台县一带,是商末周文王灭姞姓密须国之后,在其旧地重新分封的姬姓诸侯小国。在史籍《国语·周语》中记载:“恭王游于泾上……康公不献,一年,王灭密。”显然,当时是密康公没有给周共工献贡,因而得罪了周共工,结果在周共工回朝一年内即遭到了亡国之祸。以后,处于西部地区姬姓密国重新被周共工迁都到河内,其地因称密邑(今河南新密)。
春秋时期,密国被郑国所灭,成为郑国的附庸邑。其国子民以故国名称为姓氏,称密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密姓起源三
源于党项族,出自西夏时期的党项族密纳克氏族,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。党项族,最早是古羌族中的西羌分支,原居住在今西藏、青海、四川等省区的交界地区。隋末唐初,古西羌族中的党项族人开始兴盛起来,其占据的疆域东至松州(今四川松潘),西接叶护(今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阿克-贝希姆,Ak-Beshim),南界春桑(今青海南部),北邻吐浑(今青海北部),有地三千余里。党项族人以姓氏作为部落的名称,过着不知稼穑、土无五谷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。在藏文史籍《智者喜宴》中记载:同唐朝文成公主结亲、至今传为佳话的藏族首领松赞干布“曾娶了五个王妃,其中一位就是弭药王之女茹雍妃洁莫尊”。其所记载的“弭药”,就是指党项族。在史籍《西藏政史》一书中记载:“所谓党项,是指住在青海湖以北宁夏南部的党项密纳克而言,亦称蕃密纳克,即藏木雅人。在党项密纳克在被成吉思汗灭亡后,族人分为两支:其中一支迁至康区打箭炉附近,称康木雅。”这在史籍《木雅五学者传记》中也说:“木雅分两部分,一为青海、甘肃等地的木雅地区,一为多墨木雅地区。”多墨系指丹巴、道孚、理唐、木里地区,又称木雅热岗。
党项密纳克氏族人后来在西夏王朝建立以后,迅速归拢于西夏王朝,其中有许多人出任西夏重臣,由于西夏王朝崇尚汉文化,因以“密纳克”为汉化姓氏,并取谐音汉字“密”为姓氏,称密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密姓起源四
源于蒙古族,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。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蒙古八旗姓》记载:
①蒙古族鄂密特氏,世居锡喇塔拉(今甘肃张掖永固镇)、上都河(今内蒙古多伦上都河流域)一带地区。后有满族亦引以为姓氏,满语为Emit Hala,后有冠汉姓为密氏、鄂氏者。
②蒙古族乌密氏,亦称乌弥氏,世居察哈尔地区(今河北张家口)。后有满族亦引以为姓氏,满语为Umi Hala,后有冠汉姓为密氏、吴氏者。
③蒙古族苏密尔氏,亦称舒穆尔氏、苏默尔氏,世居克什克腾(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)、黄山地区。后有满族亦引以为姓氏,满语为Sumir Hala,后有冠汉姓为密氏、徐氏者。
密姓起源五
源于满族,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。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
①满族密扎氏,满语为Mija Hala,属于卦勒察女真,世居卦尔察(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),所冠汉姓为密氏、米氏。
②满族萨玛喇氏,亦称萨密喇氏、塞米喇氏,满语为Samala Hala,汉义为“大木碗”,世居宁古塔(今黑龙江宁安)、苏完(今吉林双阳双阳河流域)、黑龙江图拉屯(今黑龙江宁安)等地区,所冠汉姓多为蔡氏,亦有取汉姓为密氏者。
③满族赛密哷氏,源于金国时期白号姓氏塞蒲里氏,以姓为氏,满语为Saimire Hala,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,世居萨哈尔察(今黑龙江支流俄罗斯布列雅河)、齐齐哈尔、长白山、黑龙江沿岸等地区。赛密哷氏为满洲巨族,后多冠汉姓为柴氏、密氏、赛氏等。
密姓起源六
源于元朝宓珍,定远大将军,元帅右都兼沂州都巡,因战功卓著,皇帝赐山在宓下,易为密。即密姓源于密珍,为密姓始祖。今山东临沂、江苏东海、赣榆,广东德庆、湖北武汉等密姓族人皆属密珍后人。
得姓始祖
姞、密康公。
密氏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,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,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八百零五位,多以太原为郡望。
密氏主流出自国名或部落名称,古密须国在今甘肃省的灵台县治以西二十五公里的百里镇,在商末时期为周原西北部的一个强悍部族,在公元前1157年为周文王所灭。周武王克商后,封同姓诸侯,重建立密国,后又为周共王所灭。今天的灵台县百里中学后院,据说就是原密须国宫殿的遗址。离遗址东一公里处的烂泥湾有密须公墓,洞山有一庞大的西周墓葬群,甘肃省最大的西周铜鼎就出土于此。
今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苗庄、罗庄区赵庄村、徐林村、大山后村、苍山道庄村、现庄村,河东区郑旺镇宋庄村,兰陵县庄坞镇,江苏省东海县北沟村等地均有密氏族人分布,其辈分(十七世开始)按尚、兆、云、鸿、宝、乃、家、士、淑、启、善、良、雯、献、修、洺、力、闲、炜、珅、会、卜、蓝、轩、恒、元、新、浩、恺、丰、筱、然、程、恩、平、正、益、顺、致、德、卿、庭、煦、中,排字。
今广东的德庆县、广宁县横山镇(从德庆迁至)均有密氏族人分布,据族谱记载,是 1456 年(明朝景泰七年),由山东迁居至德庆的。
今贵州省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黑龙江省的吉林市、长春市,台湾省的台北县,江苏赣榆等地,均有密氏族人分布。
太原府:亦称太原郡。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(乙卯,公元前246年)置郡,治所在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、霍山北部一带地区。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、交城市、平遥市、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。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,又另设晋阳,与太原同城。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(庚辰,公元980年)改并州为太原府,移治阳曲(今山西太原)。以后宋朝、金国的河东路、河东北路,明、清两朝以来皆为府。民国时期改为市,成为山西省会所在,一直沿用至今。
太原堂:以望立堂。(有待考证)
一、密mì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辛集,山东之东平、鱼台、平度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宜丰,广东之高要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、邱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归‘入声’部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姓氏寻源》云:“黄帝后有密氏。”
2、又引云:“亦出密须氏之后。”郑樵云:“密须氏或去须为密氏。”密须,商代姞姓国,其地在今甘肃灵台西南。周文王灭之。其后以国为氏,有密须氏,或去须而为密氏,系出姞姓。
3、又引云:“或密康公之后。”康公。周共王时人,封於密(其地在今河南密县)。因称密康公。共王灭密,其后或亦以国为氏,此则系出姬姓。
4、又引云:“诸姓书谓与‘虙’同,音‘伏’,非。《路史》谓‘伏羲后有密氏。’亦误。或以地为氏。”——古有高密、密乡等地,居者或以地为氏。
5、历史上党项人有密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载:“(西)夏御史中丞密元礼者是。”汉代有密忠,官尚书;宋代有密佑,江西都统;明代有密镛,凤阳同知;又有密聪,内黄知县。
二、密
密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密姓起源:
1、系自姞姓。商时密侯国系黄帝之裔,亦称密须(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50里),为周文王所灭,以封姬姓。密侯国子孙以国为氏。或为密须氏所改。
2、系自姬姓。密康公之后,国为周共王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。
3、密,春秋时鲁地,故城在今山东费县北密如亭;又春秋时莒邑,故城在今山东昌邑东南密乡故城。居者或以邑为氏。
4、安定密氏,系自羌人,见《通鉴》。
5、西夏人姓。
6、云南兰坪兔莪乡若若人之姓。
密姓名人:
密忠,汉时尚书。密聪,明时河南内黄县知县。
郡望:太原。
变化:一作〔〕。
密姓古代名人
密佑南宋,庐州人,咸淳年间官江西都统,在进贤坪迎战元军,率众逆战进贤坪。元兵呼曰:“降者乎?斗者乎?”密佑曰:“斗者也。”麾其兵突进,至龙马坪,元军围之数重,矢下如雨。密佑身被四矢、三枪,犹挥双刀,率死士数十人斫围南走,前渡,桥板断,被执。宋都木达曰:“壮士也!”元军欲降之,系之月余,终不屈。骂万石为卖国小人,使我志不得伸。宋都木达又命刘盘、吕师夔以金符遗之,许以官,密佑不受。复令佑子说之曰:“父死,子安之?”密佑斥曰:“汝行乞于市,第云密都统子,谁不怜汝?”怡然解衣请刑,遂死,元兵皆泣下。密佑之先,密州人,后渡淮,居庐州。
密定明初,金筑安抚司人,洪武四年归附明朝,诏赐文绮三匹,置金筑长官司,秩正六品,隶四川行省,授予密定为安抚使,世袭。洪武十四年敕劳密定曰:“西南诸部虽归附,然暂入贡而已。尔密定首献马五百匹,以助征讨,其诚可嘉,故遣特使往谕,俟班师之日,重劳尔功。”升金筑长官司为安抚司,仍以密定为安抚使,予世袭。十六年,密定遣使贡方物。十八年,密定遣弟保珠来贡。二十九年以金筑安抚司隶贵州军民指挥使司。永乐初年,金筑安抚得垛来朝,赐绒锦文绮。洪熙、宣德改元,皆贡马。十年,直隶贵州布政司。正统五年,安抚金镛贡马。成化、弘治、隆庆时历朝贡。万历四十年,吏部覆巡抚胡桂芳奏:“金筑安抚土舍金大章乞改土为流,设官建治,钦定州名,铸给印信,改州判为流官。授大章土知州,予四品服色,不许管事。子孙承袭,隶州于贵阳府。”遂改金筑安抚司为广顺州。
密忠汉朝,著名大臣。
密元礼西夏王朝,著名御史中丞。
密镛明朝,著名凤阳同知。
密聪明朝,著名内黄知县。
太原府:亦称太原郡。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(乙卯,公元前246年)置郡,治所在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、霍山北部一带地区。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、交城市、平遥市、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。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,又另设晋阳,与太原同城。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(庚辰,公元980年)改并州为太原府,移治阳曲(今山西太原)。以后宋朝、金国的河东路、河东北路,明、清两朝以来皆为府。民国时期改为市,成为山西省会所在,一直沿用至今。
太原堂:以望立堂。(有待考证)
一、密mì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辛集,山东之东平、鱼台、平度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宜丰,广东之高要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、邱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归‘入声’部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姓氏寻源》云:“黄帝后有密氏。”
2、又引云:“亦出密须氏之后。”郑樵云:“密须氏或去须为密氏。”密须,商代姞姓国,其地在今甘肃灵台西南。周文王灭之。其后以国为氏,有密须氏,或去须而为密氏,系出姞姓。
3、又引云:“或密康公之后。”康公。周共王时人,封於密(其地在今河南密县)。因称密康公。共王灭密,其后或亦以国为氏,此则系出姬姓。
4、又引云:“诸姓书谓与‘虙’同,音‘伏’,非。《路史》谓‘伏羲后有密氏。’亦误。或以地为氏。”——古有高密、密乡等地,居者或以地为氏。
5、历史上党项人有密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载:“(西)夏御史中丞密元礼者是。”汉代有密忠,官尚书;宋代有密佑,江西都统;明代有密镛,凤阳同知;又有密聪,内黄知县。
二、密
密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密姓起源:
1、系自姞姓。商时密侯国系黄帝之裔,亦称密须(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50里),为周文王所灭,以封姬姓。密侯国子孙以国为氏。或为密须氏所改。
2、系自姬姓。密康公之后,国为周共王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。
3、密,春秋时鲁地,故城在今山东费县北密如亭;又春秋时莒邑,故城在今山东昌邑东南密乡故城。居者或以邑为氏。
4、安定密氏,系自羌人,见《通鉴》。
5、西夏人姓。
6、云南兰坪兔莪乡若若人之姓。
密姓名人:
密忠,汉时尚书。密聪,明时河南内黄县知县。
郡望:太原。
变化:一作〔〕。
一、密mì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辛集,山东之东平、鱼台、平度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宜丰,广东之高要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、邱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归‘入声’部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姓氏寻源》云:“黄帝后有密氏。”
2、又引云:“亦出密须氏之后。”郑樵云:“密须氏或去须为密氏。”密须,商代姞姓国,其地在今甘肃灵台西南。周文王灭之。其后以国为氏,有密须氏,或去须而为密氏,系出姞姓。
3、又引云:“或密康公之后。”康公。周共王时人,封於密(其地在今河南密县)。因称密康公。共王灭密,其后或亦以国为氏,此则系出姬姓。
4、又引云:“诸姓书谓与‘虙’同,音‘伏’,非。《路史》谓‘伏羲后有密氏。’亦误。或以地为氏。”——古有高密、密乡等地,居者或以地为氏。
5、历史上党项人有密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载:“(西)夏御史中丞密元礼者是。”汉代有密忠,官尚书;宋代有密佑,江西都统;明代有密镛,凤阳同知;又有密聪,内黄知县。
二、密
密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密姓起源:
1、系自姞姓。商时密侯国系黄帝之裔,亦称密须(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50里),为周文王所灭,以封姬姓。密侯国子孙以国为氏。或为密须氏所改。
2、系自姬姓。密康公之后,国为周共王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。
3、密,春秋时鲁地,故城在今山东费县北密如亭;又春秋时莒邑,故城在今山东昌邑东南密乡故城。居者或以邑为氏。
4、安定密氏,系自羌人,见《通鉴》。
5、西夏人姓。
6、云南兰坪兔莪乡若若人之姓。
密姓名人:
密忠,汉时尚书。密聪,明时河南内黄县知县。
郡望:太原。
变化:一作〔〕。
太原府:亦称太原郡。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(乙卯,公元前246年)置郡,治所在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、霍山北部一带地区。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、交城市、平遥市、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。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,又另设晋阳,与太原同城。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(庚辰,公元980年)改并州为太原府,移治阳曲(今山西太原)。以后宋朝、金国的河东路、河东北路,明、清两朝以来皆为府。民国时期改为市,成为山西省会所在,一直沿用至今。
太原堂:以望立堂。(有待考证)
一、密mì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辛集,山东之东平、鱼台、平度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宜丰,广东之高要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、邱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归‘入声’部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姓氏寻源》云:“黄帝后有密氏。”
2、又引云:“亦出密须氏之后。”郑樵云:“密须氏或去须为密氏。”密须,商代姞姓国,其地在今甘肃灵台西南。周文王灭之。其后以国为氏,有密须氏,或去须而为密氏,系出姞姓。
3、又引云:“或密康公之后。”康公。周共王时人,封於密(其地在今河南密县)。因称密康公。共王灭密,其后或亦以国为氏,此则系出姬姓。
4、又引云:“诸姓书谓与‘虙’同,音‘伏’,非。《路史》谓‘伏羲后有密氏。’亦误。或以地为氏。”——古有高密、密乡等地,居者或以地为氏。
5、历史上党项人有密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载:“(西)夏御史中丞密元礼者是。”汉代有密忠,官尚书;宋代有密佑,江西都统;明代有密镛,凤阳同知;又有密聪,内黄知县。
二、密
密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密姓起源:
1、系自姞姓。商时密侯国系黄帝之裔,亦称密须(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50里),为周文王所灭,以封姬姓。密侯国子孙以国为氏。或为密须氏所改。
2、系自姬姓。密康公之后,国为周共王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。
3、密,春秋时鲁地,故城在今山东费县北密如亭;又春秋时莒邑,故城在今山东昌邑东南密乡故城。居者或以邑为氏。
4、安定密氏,系自羌人,见《通鉴》。
5、西夏人姓。
6、云南兰坪兔莪乡若若人之姓。
密姓名人:
密忠,汉时尚书。密聪,明时河南内黄县知县。
郡望:太原。
变化:一作〔〕。
其他姓氏
[ 密 ]字的同音字 - [ mi ]
[ 密 ]的同部首字 - [ 宀 ]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