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1画
  • 2画
  • 3画
  • 4画
  • 5画
  • 6画
  • 7画
  • 8画
  • 9画
  • 10画
  • 11画
  • 12画
  • 13画
  • 14画
  • 15画
  • 16画
  • 17画
  • 18画
  • 19画
  • 20画
  • 21画
  • 22画
  • 23画
  • 24画
  • 25画
  • 26画
  • 27画
  • 28画
  • 29画
  • 30画
  • 近反义词

    真谛的近反义词

    zhēn

    真谛



    近义词:真理真义

    反义词:隐晦


    词语解释

    真谛[ zhēn dì ]

    ⒈  真切的理论和精义;奥妙所在。

    要弄清其中的真谛实非易事。

    truth;

    引证解释

    ⒈  原为佛教语。与俗谛合称为“二谛”。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。

    南朝 齐 周颙 《重答张长史书》:“若谓探道家之跡,见其来一于佛者,则是真諦实义,沿文可见矣。”
    唐 元稹 《大云寺》诗:“真諦成知别,迷心尚有云。”
   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昼锦》:“想浮生矇昧,谁辨雄雌,问前生难解红莲真諦。”
    吕澂 《中国佛学源流略讲》第五讲:“从真谛来看是空,从俗谛来看是有。”
    鲁迅 《华盖集续编·小引》:“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。”

    国语辞典

    真谛[ zhēn dì ]

    ⒈  真实的意义。

    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第三六出》:「想浮生蒙昧,谁辨雄雌,问前生,难解红莲真谛。」

    ⒉  人名。南朝梁陈间高僧,本是西天竺优襌尼国人,应梁武帝的邀请,在大同元年(西 元 546年)​到达中国,后在广州刺史欧阳頠父子的支持下专心译经,译有《大乘唯识论》一卷、《摄大乘论》三卷、《中边分别论》二卷、《阿毗达磨俱舍释论》二二卷等,其中尤以《摄大乘论》影响最大,是南朝摄论学的依据,也是较有系统的介绍大乘瑜伽行派到中国的译经家。

    ⒊  佛教用语。二谛之一。意为最究竟的真实。但佛教四派对此有不同的定义:一、毗婆沙宗说,事物虽已破灭或经理智分析后,心识依旧认为它是存在的,是为真谛;二、经部说,不待概念的赋予,其本身就已存在,而且经得起理智观察的事物,是为真谛;三、唯识宗说,观察实质的智慧所能觉察的对象,是为真谛;四、中观宗说,在经验世界中主客二元对立的状态已经不存在,在这状况下,直接现量所觉察的对象,是 为真谛,也就是空性。

    《阿毗达磨俱舍释论·卷一六》:「若破无彼智,由智除余尔,俗谛如瓶水,异此名真谛。」

    真谛:相关造句[ 查看更多 ]


    1、认真思考生活,探究生活真谛,这是当代青年应该切实做到的。

    2、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让他过早地白了双鬃,但也让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谛

    3、生命毫无意义,死亡才是人生的真谛

    4、苦难是一笔财富,它会锤炼人的意志,使人获得生活的真谛。鼓励我们要经受住苦难的考验,在面对苦难的时候要忍耐,要有希望,只有保持这样一种心态,才会走向人生的辉煌。。

    5、当你投入进去,你会发现,有很多值得我们去追求去奋斗的,又如我们投入了感情,投入了伤害,蓦然回首,我们却很难退出来,我们有太多的不舍和不甘,这些都是环境赐予我们生活的真谛,脱身出来看看,环境已近影响了我们。

    成语结构

      [!--temp.cyheader--]

    成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