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黄中文网 - 传承弘扬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首页 > 百家姓

[ huáng ]

读音:huáng

拼音:huang

简繁:皇

五笔:RGF

五行:水

部外:暂无

五笔:RGF

笔画:9画

吉凶:吉

仓颉:HAMG

结构:上下

郑码:NKC

四角:26104

区位:2742

统一码:7687

异体字:凰,煌,?,?,?,?,?,?,?

英汉互译:royal,imperial,ruler,superior

笔顺: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6362018年2014年
2013年2007年2006年
1995年1987年1982年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

内容来源于:www.yhzw.cn

起源

皇姓主要源自:子姓。

皇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皇氏源出有二,其一,据《风俗通义》载:“三皇之后,因氏焉。”其二,据《左传类纂》云:“出自子姓宋戴公之子充石,字皇父,其子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,或去父称皇氏。”又《姓考》载:“春秋时郑公族有皇氏。”

皇(Huáng)姓源出有:

皇姓起源一

出自上古三皇之后,以祖上身份“皇”为氏。据《风俗通义》载:“三皇之后,因氏焉。”古代所指的“皇”,是神圣无比的统治者。所谓三皇,是指:天皇燧人氏时代(5万-1.5万-7724年BC),地皇伏羲氏时代(7724-5008年BC),人皇炎帝神农氏时代(5000-4513年BC)。三皇的后裔,以皇父身份为氏,称皇氏。

皇姓起源二

源于子姓,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戴公之子充石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戴公子撝(公元前799~前766年在位),在位期间由正考父辅佐,他爱民如子,受万民拥戴,在位三十四年而逝,举行国葬,人们长途跋涉涌进都城,在墓边长跪不起,周宣王姬静感其人民爱戴,特赐谥号为“戴”。宋戴公有个儿子名叫子充石,字皇父,为宋国司徒,手握兵权,骁勇善战。据史籍《春秋左传·文公十一年》记载:“初,宋武公之世,狄国鄋瞒伐宋。司徒皇父帅师御之,耏班御皇父充石,皇父,戴公子。充石,皇父名。皇父,戴公子,文。古人连言名字者,皆先字后名。且此人子孙以‘皇’为氏,知皇父字,充石名。公子谷甥为右、司寇牛父驷乘,以败狄于长丘,长丘,宋地。获长狄缘斯,缘斯,侨如之先。‘获长狄缘斯’。皇父之二子死焉。皇父与谷甥及牛父皆死,故耏班独受赏。正义曰:贾逵云‘皇父与谷甥牛父三子皆死’。郑众以为谷甥牛父二人死耳,皇父不死。马融以为皇父之二子从父在军,为敌所杀,名不见者,方道二子死,故得胜之。如今皆死,谁杀缘斯?服虔云:‘杀缘斯者,未必三子之手,士卒获之耳。’下言‘宋公以门赏耏班’,班为皇父御而有赏,三子不见赏,疑皆死。贾君为近之。如马之言,於传文为顺。但班独受赏,知三子皆死,故杜亦同之。”

宋武公子司空在位期间(公元前765~前748年),北方游牧部落长狄鄋瞒国于周平王姬宜臼十七年(郑武公姬滑突十七年,公元前754年)举兵入侵宋国。宋武公遂派自己的兄弟、大司徒子充石率军抵御。子充石带领自己的两个儿子,即将军子谷甥、司寇子牛父,率宋军在长丘(今河南封丘)与长狄鄋瞒展开大战,经过惨烈血战,宋军终于打败了长狄人,还俘获其一名首领缘斯。而子充石和其两个儿子皆在此战中不幸战死。在子充石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之字“皇父”为姓氏者,称皇父氏,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皇氏。在秦朝时期,皇父氏族人中有避秦始皇的帝号而改称谐音的黄氏者,皆世代相传至今。

子姓皇父氏、皇氏皆尊奉子充石为得姓始祖,且不与姬姓皇氏合谱。

皇姓起源三

源于朝鲜族,属于汉姓夷化为氏。

朝鲜族皇氏,是在东汉末期,有子姓皇甫氏族人迁往朝鲜半岛生息繁衍,逐渐形成朝鲜族皇甫氏,后来朝鲜族皇甫氏族人又在清朝中叶迁往长白山区,形成今延边朝鲜族皇甫氏,后有简改为单姓皇氏者。

皇姓起源四

源于彝族,属于汉姓夷化为氏。

彝族皇氏,是在唐末五代中原大乱时期,有皇甫氏汉族人避乱迁逃至凉山彝族区,后融入彝族,将皇甫氏这个姓氏带入彝族,形成今彝族皇甫氏一族,后有简改为单姓皇氏者。

皇姓起源五

源于蒙古族,属于汉姓夷化为氏。

蒙古族皇氏,实际上是宋朝时期蒙古军队掠去的汉族皇甫氏族人,成为蒙古族人的帐奴(仆役),后逐渐融入蒙古族,成为今蒙古族中的皇甫氏,后有简改为单姓皇氏、甫氏者。

皇姓起源六

源于其他少数民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
今回族、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,均有皇甫氏族人分布,其来源大多是在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,流改为汉姓皇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得姓始祖

燧人氏(天皇)、伏羲氏(地皇)、神农氏(人皇)。在中国的古籍上,把燧人、伏羲、神农称为“三皇”,故又称天皇氏、地皇氏、人皇氏;把太皞、炎帝、黄帝、少皞、颛顼称为“五帝”。其实 “三皇五帝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,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。关于“三皇五帝”的记载,虽然是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,却能反映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。三皇的后裔,以皇父身份为氏,称皇氏。故皇氏后人奉伏羲、女娲、神农为皇姓的得姓始祖。

皇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群体,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,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九百九十五位,以吴郡为郡望。

京兆郡:即国都直辖区。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京兆,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阴县一带。

吴郡:东汉朝永建四年(己巳,公元129年),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,治吴县(今江苏苏州),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,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。南朝陈国时期,改吴郡为吴州。隋朝灭南朝陈国之后,再改吴州为苏州,吴郡之地始有“苏州”之称,并一直沿袭至今。另外,在三国时期,孙吴政权在宝鼎元年(丙戌,公元266年)另置有一个吴郡,治所在乌程(吴青镇,今浙江湖州吴兴区)。

吴郡堂:以望立堂,亦称吴国堂、吴兴堂。

一、huáng
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鱼台、昌乐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甘肃之永登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。

1、郑樵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三皇之后,因氏焉。”“三皇”,传说中的三位远古帝王,所指不一。或云:天皇、地皇、人皇;或云:伏羲、女娲、神农;或云:伏羲、神农、祝融;或云:燧人、伏羲、神农。郑樵将其归“以爵为氏”之列,欠妥。远古之时断无此爵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出自子姓,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(按: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作“宋戴公充石,字皇父……”,误。)其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,或去‘父’称‘皇’氏。”

二、

皇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
皇姓起源:

1、相传为古代三皇之后,因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三皇之说不一:一曰天皇、地皇、人皇,二曰伏羲、女娲、神农,三曰伏羲、神农、祝融,四曰燧人、伏羲、神农。

2、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充石,字皇父,为宋司徒,其孙南雍邮以王父字为皇父氏,或去父称皇氏。盖古者冠字,而六十称父,别为两氏,于理有稽。

3、春秋时郑公族亦有皇氏,见《姓考》。

4、彝族姓。

皇姓名人:

皇瑗,春秋时宋司徒。皇象,三国时江都人,累官青州刺史。

郡望:吴郡。

历史名人

皇姓古代名人

皇象三国时期,吴国,江都人,字休明,幼聪颖,累官青州刺史。

皇侃(488-545),一作皇偘南朝梁吴人。皇象九世孙。少好学,师事贺汤,尽通业,尤明三经及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。为国子助教。后召入寿光殿说《礼记》义,武帝善之。加员外散骑郎。性孝,常驻日诵《孝经》20遍。丁母还乡。大同十一年卒于心脏病。著有《礼记皇氏义疏》、《论语集解义疏》、《孝经皇氏义疏》等。《南史》、《梁书》有传。

皇初平东晋,又称黄初平,金华丹溪(今金华兰溪)人,生于328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。自幼家贫,八岁牧羊。相传他十五岁那年,在外出牧羊途中被一位仙翁带至松山金华洞的石室中修炼,自此超凡脱俗,潜心修道,钻研丹药,四十年不食人间烟火,终于理悟修道玄机,修得法道。初平的哥哥初起为找弟弟,到处打听下落,后来遇一位道士,告诉他说:“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,不知是否初平。”初起就来到了金华山,在金华洞找到了容颜未改的初平。兄弟想见初起问及当年的羊群下落,初平在山上大叫“羊起”,满山白石应声而起,变成千万只羊,这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黄大仙“叱石成羊”的故事。初起这才知道弟弟初平已得道成仙,于是要求跟着学道。从此他亦不食人间烟火,仅服食松籽、茯苓。久而久之,兄弟俩都成了神仙,称为二皇君(或二仙)。黄大仙擅长炼丹知医术,得道之后在民间惩恶劝善,有求必应,在黄大仙羽化之地——金华北山“洞天福地”双龙洞左侧建立起金华观。金华观辖朝真、冰壶、双龙三洞香火,曾盛极一时。

郡望

京兆郡:即国都直辖区。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京兆,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阴县一带。

吴郡:东汉朝永建四年(己巳,公元129年),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,治吴县(今江苏苏州),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,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。南朝陈国时期,改吴郡为吴州。隋朝灭南朝陈国之后,再改吴州为苏州,吴郡之地始有“苏州”之称,并一直沿袭至今。另外,在三国时期,孙吴政权在宝鼎元年(丙戌,公元266年)另置有一个吴郡,治所在乌程(吴青镇,今浙江湖州吴兴区)。

吴郡堂:以望立堂,亦称吴国堂、吴兴堂。

一、huáng
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鱼台、昌乐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甘肃之永登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。

1、郑樵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三皇之后,因氏焉。”“三皇”,传说中的三位远古帝王,所指不一。或云:天皇、地皇、人皇;或云:伏羲、女娲、神农;或云:伏羲、神农、祝融;或云:燧人、伏羲、神农。郑樵将其归“以爵为氏”之列,欠妥。远古之时断无此爵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出自子姓,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(按: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作“宋戴公充石,字皇父……”,误。)其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,或去‘父’称‘皇’氏。”

二、

皇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
皇姓起源:

1、相传为古代三皇之后,因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三皇之说不一:一曰天皇、地皇、人皇,二曰伏羲、女娲、神农,三曰伏羲、神农、祝融,四曰燧人、伏羲、神农。

2、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充石,字皇父,为宋司徒,其孙南雍邮以王父字为皇父氏,或去父称皇氏。盖古者冠字,而六十称父,别为两氏,于理有稽。

3、春秋时郑公族亦有皇氏,见《姓考》。

4、彝族姓。

皇姓名人:

皇瑗,春秋时宋司徒。皇象,三国时江都人,累官青州刺史。

郡望:吴郡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huáng
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鱼台、昌乐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甘肃之永登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。

1、郑樵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三皇之后,因氏焉。”“三皇”,传说中的三位远古帝王,所指不一。或云:天皇、地皇、人皇;或云:伏羲、女娲、神农;或云:伏羲、神农、祝融;或云:燧人、伏羲、神农。郑樵将其归“以爵为氏”之列,欠妥。远古之时断无此爵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出自子姓,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(按: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作“宋戴公充石,字皇父……”,误。)其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,或去‘父’称‘皇’氏。”

二、

皇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
皇姓起源:

1、相传为古代三皇之后,因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三皇之说不一:一曰天皇、地皇、人皇,二曰伏羲、女娲、神农,三曰伏羲、神农、祝融,四曰燧人、伏羲、神农。

2、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充石,字皇父,为宋司徒,其孙南雍邮以王父字为皇父氏,或去父称皇氏。盖古者冠字,而六十称父,别为两氏,于理有稽。

3、春秋时郑公族亦有皇氏,见《姓考》。

4、彝族姓。

皇姓名人:

皇瑗,春秋时宋司徒。皇象,三国时江都人,累官青州刺史。

郡望:吴郡。

堂号

京兆郡:即国都直辖区。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京兆,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阴县一带。

吴郡:东汉朝永建四年(己巳,公元129年),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,治吴县(今江苏苏州),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,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。南朝陈国时期,改吴郡为吴州。隋朝灭南朝陈国之后,再改吴州为苏州,吴郡之地始有“苏州”之称,并一直沿袭至今。另外,在三国时期,孙吴政权在宝鼎元年(丙戌,公元266年)另置有一个吴郡,治所在乌程(吴青镇,今浙江湖州吴兴区)。

吴郡堂:以望立堂,亦称吴国堂、吴兴堂。

一、huáng
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鱼台、昌乐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甘肃之永登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。

1、郑樵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三皇之后,因氏焉。”“三皇”,传说中的三位远古帝王,所指不一。或云:天皇、地皇、人皇;或云:伏羲、女娲、神农;或云:伏羲、神农、祝融;或云:燧人、伏羲、神农。郑樵将其归“以爵为氏”之列,欠妥。远古之时断无此爵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出自子姓,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(按: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作“宋戴公充石,字皇父……”,误。)其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,或去‘父’称‘皇’氏。”

二、

皇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
皇姓起源:

1、相传为古代三皇之后,因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三皇之说不一:一曰天皇、地皇、人皇,二曰伏羲、女娲、神农,三曰伏羲、神农、祝融,四曰燧人、伏羲、神农。

2、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充石,字皇父,为宋司徒,其孙南雍邮以王父字为皇父氏,或去父称皇氏。盖古者冠字,而六十称父,别为两氏,于理有稽。

3、春秋时郑公族亦有皇氏,见《姓考》。

4、彝族姓。

皇姓名人:

皇瑗,春秋时宋司徒。皇象,三国时江都人,累官青州刺史。

郡望:吴郡。

[ 皇 ]的同部首字 - [ 白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