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én ]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213 | 2018年 | 无 | 2014年 | 无 |
2013年 | 205 | 2007年 | 无 | 2006年 | 235 |
1995年 | 277 | 1987年 | 296 | 1982年 | 257 |
明朝 | 无 | 元朝 | 无 | 宋朝 | 无 |
北宋 | 67 |
内容来源于:www.yhzw.cn
岑姓主要源自:姬姓。
岑姓,中华姓氏之一,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。西周初期,周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,其封地为岑国,子孙以国名为氏。姬渠为岑氏得姓始祖。
岑姓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位列第67位。在当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295位,人口约52.6万人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037%左右。
岑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,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,在汉、唐两代,南阳岑氏人才辈出,出将入相,十分显赫。
现各地存世的古《岑氏宗谱》,大多尊姬渠为得姓始祖,以岑彭或岑文本为“一世祖”。
关于“岑”的读音问题,许多地方的人念做“qin”,与“秦”同音。民国以后国语规范化,统作cén。
岑(cén)姓,来源有:
岑姓起源一
出自姬姓,为西周初期周武王堂弟姬渠之后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上古周朝时,周武王姬发将父王(周文王)异母弟姬耀封为岑子,将其堂弟姬渠封于岑地(今陕西韩城),建立了岑国,其后代以国名为姓,已经有了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。关于岑氏源流,见诸于秦国宰相吕不韦所著的《吕氏春秋》,书中记载:“周文王封其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,其地也,今梁国岑亭是也。”在史籍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中也记载:“周武王封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……”这两段考据文字,内容上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,唯一的不同,是前者认为岑子是周文王所封,而后者认为是周武王所封。
岑姓起源二
出自百越族,出自秦、汉之际古百越民族娌人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据史籍《姓氏考略》记载:“岑,望出南阳,又,两越娌人多岑氏”。娌人,即古书中多予记载的俚族人,主要分布在今茂名地区。秦、汉之际,粤西、两阳各县的古代居民,被称作“俚族人”,从汉朝到唐末,俚族人居住在该地长达千余年。他们在开垦粤西大地,维护国家统一,创造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等方面,都作出过重大的贡献。时移代转,民族融合,俚族人久已不复存在,他们的史迹亦颇难稽考了。俚族人,是古老百越民族的成员之一,聚居在长江以南,住在广东、广西的则称南越(南粤)。对俚族人活动的记载,最早见于著名南朝宋国史学家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中的记载:“建武十二年(公元36年),九真徼外蛮里张游,率种人慕化内附,封为归汉里君”。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为这条记载作注说:“里,蛮之别号,今呼为俚族人”。
到了隋、唐时期,俚族人活动更加活跃,史籍对他们的记载已比较多了,而且指明了俚族人居住的地域范围。吴国的万震在《南州异物志》里说:俚族人住在“广州之南,苍梧(广西梧州)、郁林(广西贵县)、合浦(广西合浦)、宁浦(广西横县)、高凉(广东阳江)五郡中央,地方数千里。”南北朝、隋、唐时期,俚族人曾经出现过一些杰人,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,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。他们之中的佼佼者,就是威震岭南的冼夫人和她的孙子冯盎。唐朝后期,“俚族人”这一族称已逐渐少见,进入五代十国而至宋王朝,对俚族人的活动的记载就基本没有了。俚族人逐渐消失的最主要的原因,是数次民族大融合。在与汉族人和其他各民族长期杂处的环境中,俚族人逐渐受了中原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,加之不少俚族人同汉人通婚,久而久之,便与汉人无甚差别。大量汉化了的俚族人,被列入国家户籍,从而失去了俚族人的身份。另一个原因是被封建王朝驱逐离开原地。在后梁开平四年(公元910年),雷州俚族人首领孟喜等人造反,梁朝派都知司马陈襄来镇压,孟喜等人“率众远飏”。此后,雷州半岛上基本无俚族人了。在封建王朝的高压政策下,粤西一带俚族人纷纷“远飏”,一部分到了海南岛,同原住在那里的俚族人汇合。在民间,“俚”和“黎”同音,发展成为今天的黎族人。另有一部分俚族人逃往广西,同住在那里的俚族人汇合,发展成为今天壮族的一支。
岑姓起源三
出自壮族,出自宋朝时期古僮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古僮族,就是壮族,是第二个渊源中古俚族人的一个分支。传说,壮族先民原来有名无姓,于是各部落首领在一个叫江岩(今浙江富阳清泉山)的地方集会,商定各部落的姓氏。因主持人部落势力最强大,被推为总首领,以“黄”(大王、皇帝)为姓,养黄牛为主的部落首领就以“莫”(黄牛)为姓;会猎鸟的部落首领就以“陆”(大鸟)为姓,牵着狗来的那个部落首领就以“麻”(神犬)为姓。就此,会议圆满结束,大家都因有了姓氏而欢呼雀跃。但在江岩之地为大家杀牛做饭的那个部落首领,见到大家都有了姓氏,而自己却未得到,因此大发其怒,不高兴地以刀拍击砧板来表示愤愤不平。会议主持人见状后灵机一动,就以“岑”(砧板)给他为姓。最终,大家皆大欢喜。从此,壮族的岑氏就诞生了,其族人也都以岑为姓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西周时期,姬渠被封为岑子,封地为岑国(今陕西省韩城一带),岑国是岑氏最早的发源地。
秦朝以后,岑氏后裔在南阳郡逐渐的繁衍壮大。汉朝时,南阳人岑彭辅佐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,被封为舞阴候,名垂青史,南阳成了岑氏的郡望。
宋朝时期,岑姓大约有2万人,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、湖北、江西等地。
明朝时期,岑姓大约有4万人,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、广东、浙江等地。
当代岑姓人口约52.6万人,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、广东、贵州三省,这三省的岑姓大约占全国岑姓总人口的68.4%。其次分布在海南、浙江、四川、河南、湖北、云南、安徽、江西等地,这八省岑姓占全国岑姓总人口的26.7%。全国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的岑姓大聚集区,东北、陕甘宁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岑姓人口十分稀少。
南阳郡: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,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(公元前272年),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,治所在宛县(今河南南阳市)。西汉时期,宛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,王莽受封南阳新都(今新野东南),汉更始皇帝于南阳登基,东汉时,南阳被封南都,被尊为帝乡,为天下经济首都。而云台二十八将中亦有十一人出自南阳郡。
南阳郡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、内乡之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、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,大业三年(607年)复置。唐初复废,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。
南阳堂:以望立堂。
宗族特征:
1)岑姓当今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,唐代及其以前,岑姓昌盛于南阳郡之棘阳,亦即今河南新野,其世代人才辈出,出将入相,可谓天下之名门望族,五代以后,岑姓渐次南移,变成了南方之著姓。
2)除汉人之岑姓外,壮族之岑姓也名人辈出,其称为岑姓时间理应不短,因如今广西苍梧的西南有一县份名岑溪,贵州有叫岑巩的地方,应与当地拥有众多岑姓有关系。
3)岑姓的来源比较纯正,其追根溯源没有太大难度。
4)岑姓在宋人编著的《百家姓》中位居第六十七位,反映出宋之前岑姓之显达。
一、岑cén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乐亭,山东之平度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甘肃之酒泉,江西之崇仁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马关,四川之合江、南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壮族、瑶族、布依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引《吕氏春秋》云:“周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岑子,其地梁国岑亭是也。子孙以国为氏。”岑亭在今陕西韩城县南。此当系出姬姓。望出南阳。
2、相传壮族之“岑”,原指厨具“砧板”,厨师以之为姓。“钻”、“岑”音近,遂谐“岑”而为姓。
二、岑
岑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安徽、广东、广西等省区多此姓,三省岑姓约占全国汉族岑姓人口61%。
岑姓起源:
1、系自姬姓。古岭子国之后。周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,武王封为岑子,其地为梁国岑亭(故城在今陕西韩城南),子孙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
2、两越“狸人”多此姓。两越指广东、广西,“狸”系旧时对南部少数民族之蔑称,族名,后部分与汉、壮分别融合,在海南岛为黎族之先民。今壮族有此姓。
3、布依族姓。
岑姓名人:
岑彭,东汉时南阳棘阳人,累官至征南大将军,封舞阳侯。
郡望:南阳。
岑姓古代名人
岑彭东汉,字君然,汉族,开国名将,军事家,南阳棘阳人,云台二十八将之一。刘秀称帝后,任征南大将军,封舞阴侯。
岑熙东汉,岑彭玄孙,大臣。袭爵,娶安帝妹涅阳长公主。少为侍中、虎贲中郎将,迁魏郡太守。任职期间,招聘隐逸,参论政事,得百姓赞颂。
岑之敬南朝,南阳棘阳人,南朝陈学者。梁时历南沙令、晋安王记室参军,入陈后累迁为征南府咨议参军。博涉文史,雅有词笔,性谦谨,以笃行称。
岑善方南朝,南阳棘阳人,后梁大臣。博综经史,善于辞令。官至散骑常侍,起部尚书。
岑文本南北朝,字景仁,邓州棘阳人,后迁居江陵,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,唐朝宰相,文学家。
岑长倩唐朝,文本从子,大臣。高宗时累官兵部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历文昌右相,则天时进封辅国大将军,后逆武承嗣,被诸武所害。
岑羲唐朝,文本孙,大臣。进士出身,为官有能名,历中书舍人、吏部侍郎。睿宗立,历刑、户二部尚书,门下三品,进侍中,封南阳郡公。玄宗时,受太平公主谋逆牵连而被杀。岑植:荆州江陵人,文本孙,唐代大臣。明经擢第,为官广有善政,历任句容令、仙、晋二州刺史等职。
岑参唐朝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荆州江陵(现湖北江陵)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[1-2]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岑勋李白的好友。
岑尧俊宋朝,念上柱国卿,岑彭廿八世裔孙。
岑伯颜明朝,壮族土司。
岑猛明朝,字济夫,明朝广西田州同知,土司。
岑姓近代名人
岑毓英(1829年—1889年),字彦卿,号匡国,广西西林人。岑毓英先后署理宜良县、澄江府。后迁云南布政使、云南巡抚、贵州巡抚、云贵总督。1889年6月6日,岑毓英病逝于昆明,清廷追赠他为太子太傅,谥“襄勤”
岑春煊(1861年—1933年),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人物。字云阶,号炯堂老人,曾用名云霭、春泽,广西西林人。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,1885年考取举人,以恩荫入仕。甲午中日战争时前赴战场,1898年因力主变法维新而得光绪帝青睐,提拔为广东布政使,1899年调甘肃布政使。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,岑春煊率军至北京“勤王”,并护送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至西安,因功擢陕西巡抚,次年任山西巡抚,创办山西大学堂。后署理四川总督,旋署两广总督,任内积极推行新政,大举惩办贪官,有“官屠”之称,与直隶总督袁世凯并称“南岑北袁”。
南阳郡: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,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(公元前272年),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,治所在宛县(今河南南阳市)。西汉时期,宛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,王莽受封南阳新都(今新野东南),汉更始皇帝于南阳登基,东汉时,南阳被封南都,被尊为帝乡,为天下经济首都。而云台二十八将中亦有十一人出自南阳郡。
南阳郡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、内乡之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、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,大业三年(607年)复置。唐初复废,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。
南阳堂:以望立堂。
宗族特征:
1)岑姓当今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,唐代及其以前,岑姓昌盛于南阳郡之棘阳,亦即今河南新野,其世代人才辈出,出将入相,可谓天下之名门望族,五代以后,岑姓渐次南移,变成了南方之著姓。
2)除汉人之岑姓外,壮族之岑姓也名人辈出,其称为岑姓时间理应不短,因如今广西苍梧的西南有一县份名岑溪,贵州有叫岑巩的地方,应与当地拥有众多岑姓有关系。
3)岑姓的来源比较纯正,其追根溯源没有太大难度。
4)岑姓在宋人编著的《百家姓》中位居第六十七位,反映出宋之前岑姓之显达。
一、岑cén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乐亭,山东之平度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甘肃之酒泉,江西之崇仁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马关,四川之合江、南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壮族、瑶族、布依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引《吕氏春秋》云:“周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岑子,其地梁国岑亭是也。子孙以国为氏。”岑亭在今陕西韩城县南。此当系出姬姓。望出南阳。
2、相传壮族之“岑”,原指厨具“砧板”,厨师以之为姓。“钻”、“岑”音近,遂谐“岑”而为姓。
二、岑
岑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安徽、广东、广西等省区多此姓,三省岑姓约占全国汉族岑姓人口61%。
岑姓起源:
1、系自姬姓。古岭子国之后。周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,武王封为岑子,其地为梁国岑亭(故城在今陕西韩城南),子孙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
2、两越“狸人”多此姓。两越指广东、广西,“狸”系旧时对南部少数民族之蔑称,族名,后部分与汉、壮分别融合,在海南岛为黎族之先民。今壮族有此姓。
3、布依族姓。
岑姓名人:
岑彭,东汉时南阳棘阳人,累官至征南大将军,封舞阳侯。
郡望:南阳。
一、岑cén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乐亭,山东之平度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甘肃之酒泉,江西之崇仁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马关,四川之合江、南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壮族、瑶族、布依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引《吕氏春秋》云:“周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岑子,其地梁国岑亭是也。子孙以国为氏。”岑亭在今陕西韩城县南。此当系出姬姓。望出南阳。
2、相传壮族之“岑”,原指厨具“砧板”,厨师以之为姓。“钻”、“岑”音近,遂谐“岑”而为姓。
二、岑
岑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安徽、广东、广西等省区多此姓,三省岑姓约占全国汉族岑姓人口61%。
岑姓起源:
1、系自姬姓。古岭子国之后。周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,武王封为岑子,其地为梁国岑亭(故城在今陕西韩城南),子孙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
2、两越“狸人”多此姓。两越指广东、广西,“狸”系旧时对南部少数民族之蔑称,族名,后部分与汉、壮分别融合,在海南岛为黎族之先民。今壮族有此姓。
3、布依族姓。
岑姓名人:
岑彭,东汉时南阳棘阳人,累官至征南大将军,封舞阳侯。
郡望:南阳。
南阳郡: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,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(公元前272年),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,治所在宛县(今河南南阳市)。西汉时期,宛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,王莽受封南阳新都(今新野东南),汉更始皇帝于南阳登基,东汉时,南阳被封南都,被尊为帝乡,为天下经济首都。而云台二十八将中亦有十一人出自南阳郡。
南阳郡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、内乡之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、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,大业三年(607年)复置。唐初复废,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。
南阳堂:以望立堂。
宗族特征:
1)岑姓当今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,唐代及其以前,岑姓昌盛于南阳郡之棘阳,亦即今河南新野,其世代人才辈出,出将入相,可谓天下之名门望族,五代以后,岑姓渐次南移,变成了南方之著姓。
2)除汉人之岑姓外,壮族之岑姓也名人辈出,其称为岑姓时间理应不短,因如今广西苍梧的西南有一县份名岑溪,贵州有叫岑巩的地方,应与当地拥有众多岑姓有关系。
3)岑姓的来源比较纯正,其追根溯源没有太大难度。
4)岑姓在宋人编著的《百家姓》中位居第六十七位,反映出宋之前岑姓之显达。
一、岑cén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乐亭,山东之平度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甘肃之酒泉,江西之崇仁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马关,四川之合江、南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壮族、瑶族、布依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引《吕氏春秋》云:“周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岑子,其地梁国岑亭是也。子孙以国为氏。”岑亭在今陕西韩城县南。此当系出姬姓。望出南阳。
2、相传壮族之“岑”,原指厨具“砧板”,厨师以之为姓。“钻”、“岑”音近,遂谐“岑”而为姓。
二、岑
岑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安徽、广东、广西等省区多此姓,三省岑姓约占全国汉族岑姓人口61%。
岑姓起源:
1、系自姬姓。古岭子国之后。周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,武王封为岑子,其地为梁国岑亭(故城在今陕西韩城南),子孙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
2、两越“狸人”多此姓。两越指广东、广西,“狸”系旧时对南部少数民族之蔑称,族名,后部分与汉、壮分别融合,在海南岛为黎族之先民。今壮族有此姓。
3、布依族姓。
岑姓名人:
岑彭,东汉时南阳棘阳人,累官至征南大将军,封舞阳侯。
郡望:南阳。
其他姓氏
[ 岑 ]的同部首字 - [ 山 ]部